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、振奋民族精神,进一步营造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浓厚校园氛围,省高校图工委拟举办江西省高校图书馆·中科杯“文化润心 精神铸魂”主题知识竞赛活动。现将有关事项提示如下:
一、活动主题
文化润心 精神铸魂
二、活动时间
本次活动分为线上知识竞赛(初赛)、线下主题活动(决赛)两个阶段。具体时间安排如下:
1.线上知识竞赛(初赛)活动时间:2025年9月22日至10月10日;
2.线下主题活动(决赛)活动时间:2025年10月25日。
三、活动对象
在校学生
四、活动内容
线上知识竞赛(初赛)活动:参赛学生通过“红色讲堂”数据库微信端登录竞赛考场,选择相应的组别(高职高专组)进行线上答题,以参赛学生前三名成绩总和计为本校总成绩。按总成绩排名,本科组前 15 组、高职高专组前 10 组的高校分别晋级决赛。
线下决赛活动:入围队伍需参与现场知识问答和“文化润心 精神铸魂”主题诗歌朗诵。最终排名将根据各环节评分结果确定。
五、奖项设置
1.校赛给前十名参赛学生颁发相应奖品和证书。
2.省赛设立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、优秀奖、优秀指导教师奖、优秀组织奖,并颁发相应奖品及证书。
六、学分奖励
参加初赛,加第二课堂1分;初赛成绩前30名,加第二课堂2分;参加决赛,加第二课堂3分。
七、活动咨询
参与活动的学生请加入中科杯“文化润心 精神铸魂”主题知识竞赛活动群的钉钉群号:148965004005。

附件:
江西省高校图书馆·中科杯“文化润心 精神铸魂”主题知识竞赛活动流程
一、线上知识竞赛(初赛)活动流程
(一)竞赛时间 2025 年 9 月 22 日至 10 月 10 日
(二)参赛流程
1.参赛选手使用本校 IP 地址范围内(网线或 WIFI 接入)的电脑/手机访问“红色讲堂”(https://www.redclass.net)数据库的电脑端或微信端,完成个人账号注册。个人账号既可用于在数据库内学习、也可用于参赛。
2.通过“红色讲堂”数据库微信端登录竞赛考场;竞赛考场在活动期间全天 24 小时开放。
(三)参赛资格
1.本次竞赛设置本科组、高职高专组两个参赛组别。仅限各高校在校学生参与此次竞赛活动。
2.为保证本次竞赛的公正性和真实性,参赛者必须以本人手机号注册账户,每人(以手机号为准)仅有一次竞赛答题机会。
(四)答题规则
1.本次竞赛所采用的试题均来源于 “红色讲堂”数据库,内容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习近平文化思想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、中国共产党历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、中华民族发展史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。
2.本次竞赛所用题型全部为客观选择题,试题数量为 25 道,每题 4 分,试卷满分 100 分。
3.参赛者进入答题界面后,须按试题先后顺序答题,不可返回上一题。
4.答题时限是 25 分钟,进入答题页面则系统自动开始倒计时。参赛学生作答完毕可以随时提前交卷;为防作弊,答题中途退出时,倒计时将继续计时;25 分钟倒计时结束后,系统将自动交卷。
5.本次竞赛提供“模拟自测”功能,以便于参赛学生了解答题规则与流程;模拟自测的成绩不作为知识竞赛成绩参与评奖。
(五)竞赛评奖
1.竞赛成绩将由中科知识竞答系统进行自动判分。
2.本次竞赛以参赛学生的答题成绩、答题用时作为评奖依据。首先按答题成绩高低进行评奖;如果答题成绩相同,则答题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3.晋级规则:各高校取参赛学生前三名的成绩之和作为本校总成绩。根据总成绩排名,本科组前 15 组、高职高专组前10 组的高校分别晋级决赛;决赛由初赛成绩最高的三名学生组队参赛,每个代表队设置一名指导老师。
二、线下主题活动(决赛)流程
(一)决赛时间 暂定于 2025 年 10 月 25 日,具体日期将另行通知。
(二)决赛方式 本科组、高职高专组分组进行。决赛采用积分制,入围队伍需参与现场知识问答及围绕“文化润心 精神铸魂”主题,传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与价值,彰显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;结合青年视角,以鲜活故事、创新表达展现民族精神的时代活力,诠释中国青年的精神底色。最终排名将根据各环节评分结果确定。
(三)决赛环节
第一轮:知识竞答知识竞答环节由各代表队按序号依次作答,每个代表队每人依次答题,每队共 10 道题,每题答题时间为 10 秒。每题答对得 10 分,答错或超时不得分。
第二轮:诗歌朗诵
各代表队以“文化润心 精神铸魂”为主题,按照抽签顺序依次上台进行诗歌朗诵表演(可选择单人或多人形式)。每队展示时间为 10 分钟。现场评委将根据团队表现进行评分,满分标准为 100 分。
(四)决赛评分
各队总分=知识竞答得分×70%+诗歌朗诵得分×30%。
三、奖项设置
(一)个人奖项
根据各组决赛得分情况进行评奖,如遇分数相同的情况,则进行加时赛。
本科组累计得分第 1—3 名的代表队获得一等奖,第 4—8名的代表队获得二等奖,第 9—15 名的代表队获得三等奖;
高职高专组累计得分 1—2 名的代表队获得一等奖,第 3—5 名的代表队获得二等奖,第 6—10 名的代表队获得三等奖。
奖 项 |
数 量 |
奖品及证书 |
|
本科组 |
高职高专组 |
||
一等奖 |
3队(9名) |
2队(6名) |
奖品+证书(每人/每队) |
二等奖 |
5队(15名) |
3队(9名) |
奖品+证书(每人/每队) |
三等奖 |
7队(21名) |
5队(15名) |
奖品+证书(每人/每队) |
优秀奖 |
若干名 |
若干名 |
奖品+证书(每人/每队) |
(二)团体奖项
1.优秀组织奖:为激励各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主题知识竞赛活动,主办方将根据各高校的参赛人数、成绩与活动组织情况,对各组高校分别进行排名,优秀组织奖按照参加单位总数的20%计算,向上取整。
评选规则如下:
(1)参评条件:参评优秀组织奖的高校组织参赛人数需达到 100 人及以上。
(2)人气参数:根据各组别参赛总人数对满足参评条件的高校进行排名,排名前 10%(含)的院校赋分 100 分,前 10%-30%(含)的院校赋分 90 分,前 30%-60%(含)的院校赋分 80分,其余院校赋分 60 分(以中科知识竞答系统后台统计数量为准)。
(3)成绩参数:各高校取参赛学生前 100 名的竞赛平均分作为本校成绩参数分(以中科知识竞答系统后台统计成绩为准)。
(4)计算公式:总分=人气参数项分×70%+成绩参数项分×30%。
2.优秀指导教师奖:决赛各代表队指导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奖 项 |
数 量 |
|
优秀组织奖 |
参加单位总数的20%计算,向上取整 |
奖牌+获奖证书 |
优秀指导教师奖 |
本科组拟设15名 高职高专组拟设10名 |
特制纪念品+获奖证书 |